授課老師:林津如/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胡郁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展覽地點:高雄市社會局婦文館1、2樓走廊展區
高醫大性別所「同志研究」與「女性主義與多元文化家庭」兩門課的同學們,在高雄市婦女館進行聯合期末發表,並策劃為期一個月的「傾聽我心:多元家庭與性少數群體的生命故事展」。
同志研究課程的同學們透過訪談並走入跨性別朋友的日常生活,分享那些不被聽見的生命故事。恩慈、巧穎與常源以「一路成為我:沒有回頭路的旅程」,描寫芯妤在求職路上屢屢遭受歧視,但在機緣下成為個人執業的計程車司機,而能在工作中展現真實自我,並掌握人生方向盤的心路歷程。仲迪、玟佳與婉婷以「照妖鏡:照出真實的自我」為題,分享他們與模特兒酸六一起到古著店,透過換裝體驗踰越性別的邊界,既體會到被凝視的感受,更親身理解跨越邊界本身就是鬆動界線的實踐。皓雅與仕劼以「順流與逆風:不同航道上的相遇與回聲」,透過闡述Sam主動在媽媽被問及自己的跨性別身份時回應他人質疑,以及小柔雖然擁有很「像」女性的外貌,但因為聲音低沉而不敢在日常中現身的經驗,看見跨性別者如此日常、隱微且異質的生活議題。育仙和玉婷則以「性別施工中:拆解我們身上的預設工程」為題,分享小黑從女同志走到非二元、再到跨男認同與身份的人生路程,這些不同性別的生活經驗,讓小黑感受到拆除二元性別秩序而來的美好。
接著,女性主義與多元文化家庭的同學們透過深度的生命敘事,探索家庭結構中性別角色的複雜性與多元樣貌。艾霓以「4年級阿美族父親的沉默」為題,分享父親在母系社會文化與主流父權期待的夾縫中,如何以沉默作為平衡的智慧,重新詮釋了沉默背後蘊含的深刻愛意與犧牲。育仙以「4年級『頭家娘』ㄟ韌命人生」,呈現女性在家庭與事業間的雙重負擔。她描寫在傳統「門當戶對」觀念束縛下,女性如何告別所愛的對象轉身走入陌生婚姻關係,承擔起高度勞動密集的「頭家娘」角色,以及那些在家庭經濟生產中被忽視的無形勞動價值。玟佳的「9年級校園女同志交織的生命」,訴說在異性戀規範社會中尋找歸屬的故事。透過三位女同志朋友彼此支撐陪伴、共同面對社會質疑的經驗,展現了「無血緣的家人」的概念與多元親密關係的可能性。佳勳以「7年級離婚男性的生命敘說」為題,分享自己在婚姻中因經濟地位轉變而失去話語權的經驗。他誠實面對社會對男性「養家」期待的壓力,進而思考婚姻制度中隱含的權力結構。雅淳則透過「家庭和解之旅:給6年級女強人媽媽的一封信」,重新理解母親的生命選擇。她從最初對母親的誤解與疏離,到理解母親承擔家庭經濟重擔的不得已,這個過程既是與母親的和解,更是與自己的和解。
文字記錄:楊汶樺、姚思羽
影像紀錄:恩慈
1
2
3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