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酷兒社會學與世代華人「性」Transnational queer sociology and generational Chinese sexualities
今年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國際學術講座系列邀請來自香港大學的Travis S. K. Kong江紹祺教授,與我們分享跨國與跨世代的酷兒研究。
江紹祺教授從學術到實踐投注到高齡與跨國同志議題,以亞洲作為參照並深化跨國理論,反思西方主流文化認同的「出櫃文化」、資本主義的「粉紅經濟」、以及「婚姻平權」、「公民權」等看似解放的論述,如何形成主流正典同志論述框架。江教授認為西方經驗並非普世標準,不能忽略跨國差異與歷史脈絡。江教授以臺灣、香港以及中國三地進行比較分析,並以Transnational(跨國)、Queer(酷兒)與Sociology(社會學)交織視角探究出櫃策略如何鑲嵌在差異政治中,如同志會面臨社會衣櫃以及家庭中的對孝道、婚姻、生育期待的家庭衣櫃的雙重衣櫃之難題。
跨國與跨世代的同志族群差異,不僅僅是生理世代,還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洗禮下的世代經驗差異。台灣與香港的同志實踐策略鑲嵌在被殖民經驗上,亦被納入國族敘事中,而中國的BL文化常被包裝為「社會主義兄弟情」,同志親密關係也多以「快餐式」與網路交友為主。
同志經驗非全球一致,而是深受地理、文化與歷史脈絡交織影響的結果,因此我們需要反思正典同志論述框架以及跨國之方法。江教授帶領我們從「跨國的酷兒社會學」出發,來重新思考性別政治與身份認同跨國情境的多樣與複雜。
-
文字與影像記錄:本所研究生曾郁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