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及未來
2001年秋天,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成立了。這是繼2000年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之後,在南台灣成立的另一個性別研究所。我們飲水思源必須回溯到早年篳路藍縷草創時代。1992年,在謝臥龍、王秀紅二位教授的積極奔走下,本校成立了濁水溪以南第一個「兩性研究中心」,為日後成立性別研究所奠下根基。謝臥龍教授精心籌畫,廣泛購買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書籍,使得這個中心具有良好的性別研究資源。同時,謝教授也積極奔走,建立人際網絡,不僅滴水穿石地將女性主義與性別意識滲透進南台灣的校園和社區,也培養了眾多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種籽教師。
2000年春初,高師大力邀謝臥龍老師到該校成立「性別教育研究所」。當時的護理學院院長,也是當初「兩性研究中心」的發起人之一的王秀紅教授,於是義無反顧的接手,繼續籌備「性別研究所」。到了2000年底,獲得教育部批准。2001年性別研究所成立,正式對外招生。性別研究所成立初期,只有王秀紅與成令方兩位專任教授,因而情商吳嘉苓、唐文慧、夏曉鵑、蕭蘋、楊芳枝等多位知名女性主義學者擔任兼任教師,為本所開設多門性別課程。過去曾在本所任教的教師都與本所維持友好關係,也持續支援教學與指導學生。2002年秋,更商請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系傅大為教授借調到本所擔任專任教授 2 年。傅教授在性別與醫療上的專業及其多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不僅是本所重要的學術資產,也和成令方教授為本所立下諸多典章制度。
2003年以來,性別所相繼增聘了王秀雲、陳美華及林津如 3 位專任助理教授,師資陣容更為堅強。
2009年起本所除了成令方、王秀雲和林津如 3 位專任教師之外,護理學系洪志秀教授兼任所長,並合聘醫學系顏正芳教授、詹德富副教授、蕭璧容助理教授 3 位醫師,以及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邱大昕助理教授和護理學系石明人助理教授 (2009年8月起成為本所專任教師),師資陣容更加豐富。
2010年本所專任教師有成令方、林津如、石明人外,亦新聘楊幸真副教授(原任教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目前本所專任教師共5位,皆為性別研究專長領域教師,分別是李淑君教授兼所長、林津如教授、楊幸真教授、胡郁盈副教授及余貞誼副教授。本所每學年招生12名,截至2023年1月已培育141名畢業生,分別服務於國內學術或非營利等機構。
理念、宗旨、目標及核心能力
理念
促進性別平等與性別多元
教育宗旨
培育性別研究與實踐之專業人才
教育目標
性別所旨在培養學生能以「女性主義及其實踐」之精神為基礎,在「性別、醫療與科技」、「性別、社會與文化」二大領域發揮所長
核心能力
-
性別專業知能
-
批判思考與實踐
-
人際能力與多元關懷
-
公民素養與跨界視野
-
終身學習與創造能力
實務專業訓練重點
-
在南台灣提昇性別意識,培養具有性別意識,尊重多元差異的新血
-
在台灣醫療界中培養醫護人員性別的敏感度,藉此改善醫療文化
-
在南台灣社區紮根,瞭解並掌握各類社區的特殊性別議題,以便深入研究
-
本所教師與學生應具國際視野,有能力掌握國際資訊,進行比較研究,以便更加認識台灣性別特色
資源
- 醫學大學與醫院的資源─對性別與醫療議題的研究很方便
- 人文社會科學院內設置性別研究所─女性主義可能實踐的場域
- 高醫大有積極的巴塞拉性別友善社,參與組成具科系異質性,關懷的視角也觸及醫療、文化、性取向、認同等多元議題
- 高醫大有異議性傳統─關心政治、社會、環保、原住民議題
- 高醫大周圍的學術文化環境豐富 ( 例如:科工館,高師大,中山大學 )
教學特色
課程特色
-
本所課程設計以女性主義和性別理論為基礎,強調社會實踐,發展出「綜合應用課程」、「性別、醫療與科技」和「性別、社會與文化」之領域,設有多樣的課程。
-
課程設計融入在地議題與跨域學習,以南台灣在地豐富人文史地作為延伸學習的田野,相關議題(如醫療、婦女、同志、環境、國族、原住民、情感教育、媒體、STS等),均搭配課程進行實作或參訪。
-
同學來自多元背景,在職生與一般生共同學習,上課時間依師生需求共同訂定。
-
課程的多元性可對應未來不同的工作/發展取向(可對應的修課領域建議請見職涯發展與修課方向)。
➔ 醫療健康產業與機構
➔ 教育、學術與公部門
➔ 非營利組織
➔ 大傳、文化與出版界
學習要求與學位授與
本所目前設有碩士班,其修業年限為2至4年,除碩士論文 6 學分外,必須至少修習 27學分。修業期滿成績合格並通過論文口試後,授與「性別研究碩士」學位。為提昇教學國際化,98學年度起入學之新生必須通過「全民英檢中級初試」或同等級英語檢定之門檻方得畢業。99學年度起實施學習護照制度,多面向地加強學生各種能力,作為學生畢業門檻:
-
基礎能力
-
至少參加一場政府或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舉辦的性別相關活動。
-
至少參加一場校內/校外國際學者演講。
-
至少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
-
提論文口試前,至少參加本所論文計畫發表一場(非本人)
-
提論文口試前,至少參加本所論文口試一場(非本人)。
-
專業能力:
-
下列四項任務擇一完成:進行一場性別主題演講、籌備一個性別相關活動、已刊登之公共投書、參與NGO組織工作/工讀/實習。
-
至少以第一作者之名發表一篇口頭/海報研討會論文或具審查制度之學術論文(不含書評、活動報導、翻譯或文學創作,學術論文需經所務會議審查通過),或自行與公私立部門機構合作進行論文發表並公開宣傳且需安排至少一位專業人士擔任與談或評論。
-
-
若學生擬完成畢業門檻其中一項與本所規定有出入者,得經指導教授同意後提所務會議審議。
校際選課
-
本校與國立中山大學訂有教學合作協議,本校學生可免費修習中山大學所有課程及學程(不含暑修課程)。
-
本所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訂有教學合作協議,除雙方學生可以互選課程外,亦常合辦專題演講及學術研討會。
-
本所不定期邀請國內外性別研究相關專家學者到校演講或舉辦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