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課程設計 行動倡議落地】「性別教育課程與教學」
*小編說
小編偶爾出沒在中小學校園附近時,中小學生彼此打鬧談話的對話會讓小編仰天長嘆,在《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了20年後,我們還是可以聽到刻板化性別氣質與同志污名的言論。可見,將性別教育以適當且巧妙的方式融入課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養成學生們的性別意識,仍是需要長期努力之事。那麼,性別教育課程與教學該怎麼設計、實作上又能納入哪些工具箱呢?我們快點來探看幸真老師的百寶袋吧!
*幸真說—「教室內外的性別教育」
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性別教育的議題,如何覺察其身影,有賴性別知能的培力。性別教育,是培力性別知能與敏感度的重要方式。廣義的性別教育,包括性教育、情感教育與同志教育,或是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等等議題之教育與課程。《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三章亦明訂課程、教材與教學之相關規範與指引,希望能採取將性別平等融入課程的方式,來確保學生不因性別受到差別待遇,並普及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等。
「性別教育課程與教學」,便是奠基於上述的脈絡,透過閱讀文獻、課堂討論和實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為促進性別平等教育,學校課堂應具備什麼樣的教育知識與論述,包括學習課程與教學的相關概念及論述與教材教法,提升教與學的成效。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推動性平教育的利基,在於去貼合國內社會現況與教育現場,並能對國際趨勢發展有所認識,所以課程設計中不僅多元討論性別教育的學理論述,同時更著墨於將此學理論述化為應用的能力,包括有能力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或專業繼續教育中推廣性別平等教育,以及能對多元差異的社會大眾進行性別教育的溝通。
因此,為了培養將性平理念融合進課程與日常的實作能力,2021年本課程的實務行動是走出教室,和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及姐妹所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協力合作,由兩所的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們到婦女館史料室上課,舉辦了「港都同志家庭生活史」工作坊、進行同志伴侶採訪及成果發表會。
2024年本課程邀請不同場域的性別平等教育實踐者走進教室,本課程分別以「性別議題融入與素養導向教學認識」、「全面性教育」、「性別教育實踐的多元風貌I:公民運動、政策培力」及「性別教育實踐的多元風貌2:醫療場域與社區長者」等多元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帶入新知分享、實踐知識與經驗,並且透過多元互動及小組討論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務實踐串連起來。
在教室內外,播下性別教育的種籽。來跟我們一起耕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