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課程設計 行動倡議落地】「跨文化女性主義」

*小編說

「那個時候我們要去那瑪夏。」在有開設「跨文化女性主義」這門課的學期,期末同學們在約各種活動的時間時,都會聽到修課同學們說出這句話,臉上還夾帶著緊張與期待的神情。同時也能在學期中看見她們用心的討論教案、製作精細的教具,讓人非常想要跟著她們一起去(小編是不是就是ài khàu ài tuè-lōo 的代表?),看看她們從跨文化的討論中帶出的性別教案,如何能在我們進行跨文化性別教學時,提供更深刻的反思與啟發。

你也對他們所進行的跨文化性別教學實作感到好奇嗎?馬上來看津如老師怎麼設計一個讓修課學生與部落孩子互為主體性的實作歷程吧!

津如說—「在跨文化與互為主體間進行性別教學實作

本所「跨文化女性主義」的課程,學生在上半學期學習後殖民與跨國女性主義的重要概念。下半學期開始進入跨文化性別教案的規劃、實作與預演,經過師生們共同推演教案至成熟後,於今年五月底與高雄市那瑪夏區的部落婦女組織合作,與其所經營的文化成長班國小學童,進行「青春期」「身體界線」「身體自主權」與「網路交友—RPG情境遊戲」共四堂性別課程。

「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簡稱女窩)位於高雄市那瑪夏區為「達卡努瓦部落」-為卡那卡那富族與布農族婦女共同營造原住民女性空間,發展在地的婦女組織,為授課教師林津如教授長達二十年的合作伙伴。

五月底,我們展開二天一夜的那瑪夏性別與跨文化學習之旅。我們先從高醫出發,沿途經過美濃、杉林大愛園區、甲仙、小林村並抵達那瑪夏,沿途導覽這段富含跨族群歷史的文化地景。到達那瑪夏之後,由「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講師帶領同學認識位於那瑪夏達卡努瓦部落的婦女組織並介紹部落的兒童、青少年和婦女的多元學習空間。學生們接著在那瑪夏的達卡努瓦里及瑪雅里二個部落分別進行性別教育課程。我們在學生的實作課程過程中邀請五位「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的督導及課輔老師同時出席並在旁協助指導,並於課程後給予反饋和建議。這個實作過程讓同學從理論、到跨文化教案設計、執行,學習到不同層次的跨文化技能。

整體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事前設想設計教案,到實際實踐過程至學員當場反饋的反應中,學生們不斷自我修正、自我省察,打破學生們事先對原民和學員預想的想像,學生臨場應變調整教學方式。在整場性別教育實踐過程中,透過實踐的學習,學生們在性別教育實踐中學到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員們互為主體,彼此互相學習,教學相長,以期在跨文化情境中產生「做中學」的互動並同時學習文化知識。

第二天則是性別所學生向部落學習的課程。由布農族婦女詹怡伶進行部落導覽。而後再由卡那卡那富族婦女Apuu Kaaviana及「深山裡的麵包店」婦女們帶領學生認識卡那卡富族、了解部落婦女如何建立部落共同照顧與支持網絡,認識原住民婦女及性別文化、並向原民學習如何推動災後重建和文化及自然資源的永續經營。性別所學生學習到卡那卡富族中族人與土地的連結,並透過做麵包了解當地農作種植與應用,在災難過後中的卡那卡富族女性如何培育及發展當地麵包店運用當地食材發展產業,鼓勵年輕人回鄉發展找回土地生存現今社會。這趟文化之旅也讓同學們反思漢人的文化,身為漢人我們要如何定位自己?漢人除了是殖民者之外,在當前的國家認同衝突中,我們該如何安頓自己的族群與文化認同?

471295438 1084508190139648 781042620225432643 n 471298850 1084508180139649 884987036790386211 n

471368216 1084508226806311 1046987164811538428 n 471480408 1084508216806312 3503448406326123226 n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