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護理界熱鬧非凡,不斷有護理人員過勞、護士荒及血汗醫院相關新聞。被壓榨許久、被視為一群溫馴羊群的護理人員,忿怒地發出聲音,並走上街頭提出改善護理工作職場環境的訴求。
這是件好事,讓護理人員上了一堂學校沒教的公民課:學會如何設定議題(過勞與病安的關係)、提出訴求(遊行及行動劇),透過媒體報導讓社會瞭解護理工作原來不只打針量血壓,還有行政、雜事等;讓社會大眾知道什麼是護病比及其重要性、看到逐漸崩壞的健保。也透過社會運動,讓護理人員獲得增權賦能(empowerment)的機會。
社會學常常講「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例如一位護理人員選擇離職,看似個人選擇,背後卻受很多因素影響—高壓力的工作內容、社會大眾對護理人員的不尊重等等,皆促使護理人員選擇離職。離職背後的因素,是一個龐大體制,是一種結構性因素,是從鉅觀面(macro)來看。若認為離職只是個人選擇,容易落入個人式的問題解決,反而無法看到結構面的問題。
透過公民運動,看到一群熱血的護理人員,挺身而出爭取權益,期盼台灣護理能有所改變。
2012-05-15 自由電子報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