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姓名
文章篇名
獲獎或出版品
年度
指導教授
備註
蕭錦蓮   亞太自由婦女協會2024年度「亞太學生領袖獎傑出貢獻獎」 2024    
于政民 「讀書會」作為社群建立與行動之女性主義方法:集體自傳民族誌 《女學學誌》第54 2024   其他共同作者:李柏翰、林正揚、張竹芩、廖士婷、劉曉彤、賴玫均、謝雨純、簡瑞琪
閻芝融 淡水茶室中高齡女性工作者的勞動與能動 2024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佳作) 2024 李淑君  
蕭錦蓮   2024陳文成基金會社會關懷獎學金 2024    
閻芝融   高雄醫學大學112學年度「優秀研究生獎」 2024    
蔡佳臻 打造「英雄」?刑事偵查人員的陽剛階序與實踐結構 《臺灣社會學刊》第73 2023   第二作者:余貞誼
薛浥伶 國族、階級與性別交織的《花月殺手》 高雄醫學大學112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一名 2023    
曾郁萱 彩色性別無公式友善校園新共識 高雄醫學大學112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第二名 2023    
吳睿桐、董思騏 淚滴卡卡 2023年衛福部第一屆全國社區金像獎(佳作) 2023    
余姿瑩   高雄醫學大學111學年度「優秀研究生獎」 2023    
劉子涵   高雄醫學大學111學年度「優秀研究生獎」 2023    
劉子涵 父權美貌/賦權美貌:美麗是性別規訓下的神話,還是自我勞動的成果?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3
丘耀文 哺乳只能親餵?以身體自主權思考母乳哺育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3
林妮萱 妳相信童話嗎?從電影《童話・世界》看待校園強暴文化 高雄醫學大學111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三名 2023
蔡青淳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女性社會角色框架與能動性 高雄醫學大學111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23
林妮萱 無論你我他,性別都歐趴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第一名 2023
蔡青淳 性別「無框」,多元「無價」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佳作 2023
閻芝融 性別刻版不糾纏,尊重多元很簡單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佳作 2023
王淳薏 「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導覽實作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3
陳逸 新知 40,滴水穿石—婦女新知基金會 40 周年感恩茶會側記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3
郭彥廷 懂愛、會愛、去愛─素養導向的情感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于政民 白色巨塔中的那抹彩虹:性少數在醫學知識與醫師養成過程中的歧視 111年度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碩士論文獎助 2022 余貞誼
閻芝融 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第一屆亞太學生領袖獎 2022
顏芝盈 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第一屆亞太學生領袖獎 2022
劉宇霆 跨性別迷宮:台灣性別運動歷史的「跨性別」身份認同形塑 2022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方法傑出獎) 2022 胡郁盈
于政民 白色巨塔中的那抹彩虹:性少數在醫學知識與醫師養成過程中的歧視 2022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批判與實踐碩博士論文獎」碩士論文佳作 2022 余貞誼
余姿瑩 實踐與改變:我們的性別之路─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二十周年所慶報導 婦研縱橫 2022
黃亮維 神學家伊莉莎白.莫特曼—溫德的覺醒與蛻變(女性神學典範) 校園雜誌 2022
平雨晨 一起同學當媽媽:婦幼社群閱聽人之醫用協商與共能知識 傳播研究與實踐 2022
吳怡靜 跨出二元世/視界,如何辦到?難在哪裡?─這些年跨性別學生教我的事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王紫菡 走入社區:認識多元型態家庭教育推廣經驗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顏芝盈 障礙佇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綿延不絕,直直來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林苗玄 不只是等待:兒童復健科等候空間之探究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陳玟宇 祖靈的檳榔樹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讓交織的性別故事現身」性別平等作品徵件活動社會組佳作 2022 林津如
顏芝盈 直擊特殊教育現場智能障礙生的性平教育How to do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林妮萱 後疫情來臨,電影《瀑布》展現女性生命堅韌與溫柔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一名 2022
閻芝融 花樣女子不只復仇,還要宣戰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三名 2022
張登傑 跨男跨女非二元,性別gender很多元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第二名 2022
蔡青淳 性別平權是基本,友善校園不必等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佳作 2022
林妮萱 擁抱你我他多元,性別友善真平權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佳作 2022
丘耀文 尊重性別主體相信所言即是 高雄醫學大學110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佳作 2022
蕭宇 在性別平等之路見縫插針─蕭昭君老師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顏芝盈 怪美的:特教與普教「異」「同」談身體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2
李祐忻 萬華十日之後——從專題報導看疫情下媒體、教育與公民社會的聯動 婦研縱橫 2021
陳逸 孤單:COVID-19確診母親的生產經驗 婦研縱橫 2021
蕭宇 在體制內撐出同志家庭的空間─陳釩專訪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1
張志翔 論「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久限制捐血」規定之合理性 愛之關懷季刊 2021
范容瑛 白色恐怖受難者三代的家庭書寫:蔡再修與未竟的少年夢 110年第2期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書出版品獎助 2021
平雨晨 國中青少女的綽號性別互動及其對情感教育之啟示:兩所校園民族誌的探究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2021
黃亮維 互為分靈體─超脫「病人自主」與「病方自主」的兩難 生命教育研究 2021 林津如
李俞潔 被消音的受苦者:評《82年生的金智英》 高雄醫學大學109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二名 2021
謝彤 從農地女俠談土地改革底下的性別角色 高雄醫學大學109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21
王淳薏 產婦的出走行動─《祝我好好孕》 高雄醫學大學109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21
蔡青淳 從閱讀中看見「醫療」與「性別」的糾葛 高雄醫學大學109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21
蔡青淳 多元性別齊步走,友善平權靠你我 高雄醫學大學109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第二名 2021
胡馨方 110年度國際護理師節傑出護理 學術獎助獎 2021
蔡青淳 多元家庭怎思考:一起從繪本看見多元家庭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1 李淑君
于政民 醫療職場中的性別隔離:現象、成因與解方? 醫療品質雜誌第15卷第2 2021 余貞誼
黃勇壬 淺談臺灣男助產照護經驗的勞動 婦研縱橫 2020 余貞誼
簡至潔 疫情下的跨國同性戀人 婦研縱橫 2020
鄭子薇 誰能自主?誰得善終?論病人自主權的法律與實踐以同志的經驗為核心 109年度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碩士論文獎助 2020 胡郁盈
符雅筑 誰評價我的婚姻?:離婚女性進入家事訴訟的建制民族誌初探 109年度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碩士論文獎助 2020 楊幸真
詹璇恩 台語影壇的千面女郎:辛奇作品裡的女明星由一樁脫褲案談起:辛奇電影中的性/別再現 Fa電影欣賞 2020
陳冠華 參與式藝術作為障礙身分認同的重構與社會實踐:以《我是一個正常人》為例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陳麒文 我的婚姻時代-異性戀妻子面對丈夫出櫃的敘說探究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平雨晨 咬一口「毒蘋果」之後:青少女探索性慾望後的難題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顏芝盈 反思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實作:以國中特教場域為例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平雨晨 恐怖情人了沒:初探大學生親密關係暴力經驗與性別現象 婦研縱橫 2020
于政民 高教職場中的同志:性少數大學教師的勞動處境(106年彭渰雯教授計畫) 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性別與科技科普文章」徵文比賽佳作 2020
蔡青淳 心得題目:「父權違建」怎拆除?! 高雄醫學大學108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二名 2020
于政民 讓傷痕說話:一位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 高雄醫學大學108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20
蔡青淳 落實性別「真」平權,性別不用「爭」平權 高雄醫學大學108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平創意口號比賽佳作 2020
黃勇壬 最遙遠的距離:性別如何在產科實習的道路上成為一種阻隔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余貞誼
蕭宇 性階層與性解放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林津如
呂依婷 再生能源領域的女性參與:國際趨勢與女性角色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20
楊晴盛 從同志身後事規劃談起:一個建制民族誌的分析 高雄市市政建設學位論文獎佳作 2019 楊幸真
平雨晨 女權自助餐,平權誰買單?論厭/愛女現象裡的父權決定 婦研縱橫 2019 楊幸真
平雨晨 青少女綽號裡的象徵意涵與性別互動:國中校園的民族誌探究 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佳作 2019 楊幸真
朱怡臻 南方女建客:台灣戰後第一代本土女建築師王秀蓮 臺南研究博碩士論文研究獎 2019 李淑君
平雨晨 如何成為女孩?校園文化裡的現代青少女性別學習與轉變初探 文化研究季刊 2019 李淑君 課程教師指導
平雨晨 臺韓跨國婚姻生活中的浪漫愛轉變 婦研縱橫 2019 楊幸真
平雨晨 台籍女性配偶於韓國婚姻家庭之親密關係經營與自我調適探究 高雄醫學大學107學年度跨校/跨域研究學習成效競賽暨壁報成果展佳作 2019 楊幸真
李俞潔 當我們雙眼凝視著父權:《阿米爾罕的眼淚》 高雄醫學大學107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一名 2019
蔡佳臻 「英勇女警」的化身-淺談刑事警察外勤單位的陽剛文化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9 成令方
吳思萱 非關文學:淺談網路小說的性別分析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9
鄭子薇、王紫菡 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元家庭下病人自主權之法制與實踐 欲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巨流圖書公司 2018
平雨晨 跟蹤騷擾行為裡的性別政治探究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8 楊幸真
蕭宇 流行文化中浪漫愛的演變以及男性形象的突破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8
張詠翔 跨出我人生─跨性別男性的自我認同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8 楊幸真
林苗玄平雨晨 「去殖民的性別研究:東西方女性主義者的對話」活動紀實 婦研縱橫 2018 林津如
平雨晨 男孩的「無情」教育與陽剛探討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8 林津如
張詠翔 跨性別之心路歷程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107年度性別論文擂台賽最佳人氣獎 2018 楊幸真
亞茉哈勇 泰雅族四季部落婦女在家生產經驗 俞秀霞原住民族獎學金「2018年碩士論文寫作暨田野工作獎助」 2018 林津如
平雨晨 雪地裡的擁抱:請不要輕易抹去性侵受害者的腳印 高雄醫學大學106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18
平雨晨 醫用關係與家暴婦女驗傷經驗之賦能影響初探 婦研縱橫 2018 林津如
楊晴盛 喪禮中同志的禁聲與禁身:一個建制民族誌的初探 高雄市市政建設學位論文獎補助 2018 楊幸真
黃渝潔 《幽暗角落的泣聲》─淺談二二八事件的政治暴力、性別與階級制度如何交織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8 李淑君
田翊君 女性婦產科醫用經驗與使用者行動分析初探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106年度性別論文擂台賽最佳人氣獎 2017 楊幸真
吳思萱 呼叫助產士:從臺灣醫療使用者角度探看助產士接生 婦研縱橫 2017 李淑君
李冠霈 斷裂飲食:談父權資本主義下之飲食文化與母職想像 婦研縱橫 2017 李淑君
楊晴盛 一個建制民族誌的觀察:初探同志在喪禮的斷裂經驗 高雄醫學大學105學年度跨校研究學習成效競賽暨壁報成果展佳作 2017 楊幸真
鄭子薇 同志醫療權利的現況與未來─從醫療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談起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7 林津如
許震宇 跨越重複評估:性別主流化的未來發展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7 成令方
吳思萱 《少女革命》─論女性主體的性別角色、認同與出走 漫活著:第五屆御宅文化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文集 2017 李淑君
洪斐云 說出真理?解析反同志基督徒的論述謬誤 婦研縱橫 2016 林津如
陳紜佑 我就是那個我:我的雙性戀性別認同屐旅 高雄醫學大學 104學年度「閱讀、幸福」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三名 2016
鄭子薇 毒品成癮現象的醫療化與性別差異 「第13屆性別與醫療國際研討會」研究生優秀論文獎 2015 成令方 課程教師指導
陳逸 「警告逃妻」的歷史及其性別政治,1952-2000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5 楊幸真王秀雲
楊晴盛 告別不分性別─淺談同志喪禮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一名 2015
許郡城 從妄自菲薄的同性戀者,到驕傲自我認同的男同志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別議題徵文比賽第二名 2015
邱涵琳 「月經」是污名嗎?以「月經禮儀」探討社會文化當中的隱含預設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別議題徵文比賽佳作 2015
王慧瑛 緊急求救,不分性別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4 林津如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吳思萱 回頭看《那些年》:論「男子漢」的戀愛與陽剛氣質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4 楊幸真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陳師迪 以天父和(或)父權之名:牧師娘工作處境的性別政治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4 成令方
陳逸 「警告逃妻」的歷史變遷及其意義,1952-2000 第三屆性別研究與社會革新學術研討會研究生論文獎佳作 2014 楊幸真王秀雲
陳亭宇 性別主流化與通用設計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4 楊幸真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王紫菡 原生理女同志就醫經驗 12屆性別與健康研討會「性別與醫學從意識到實踐」研究生論文 2014 成令方
陳師迪 以天父和或父權之名:師母工作處境的性別政治 102年度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碩博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獎助、第二屆性別研究與社會革新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2013 成令方
王泓亮 無性之愛:無性戀者的生命敘說 第二屆性別研究與社會革新學術研討會佳作論文獎 2013 林津如
呂思嫺 台灣女性視障按摩師的職業污名管理 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2013 邱大昕
簡瑞連 從托育照顧出發的公共托育行動:社區自治幼兒園的經驗 婦研縱橫 2013 林津如
李祐忻 初婚年齡延後記者觀念落後 自由時報言論自由廣場刊登 2013 楊幸真
吳冠儀廖珮如
基層婦女工作者-林美瑢 婦研縱橫 2013 林津如廖珮如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陳予修廖珮如
乘著信仰的翅膀-吳慈恩牧師專訪 婦研縱橫 2013 林津如廖珮如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陳予修廖珮如
婚姻暴力防治達人-黃志中醫師專訪:積極參與婦女保護業務的一名男性醫師 婦研縱橫 2013 林津如廖珮如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簡至潔 從「同性婚姻」到「多元家庭」:朝向親密關係民主化的立法運動 台灣人權學刊 2012 林津如
王慧瑛 女人的命運,誰掌握?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2 林津如 課程作業授課教師指導
王紫菡成令方
同志友善醫療 台灣醫學 2012 成令方
莊玲如成令方
管理性別:女檢察官在陽剛職場 女學學誌 2012 成令方
顏彩妮成令方
全盲夫妻的家務勞動經驗與家務分工:以核心家庭為例 障礙研究季刊 2012 成令方
陳師迪 媒體與大眾的眼鏡:透視、斜視還是無視?-淺談捷運上的一支影片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2012
陳麒文 丈夫出櫃: 異性戀妻子的婚姻經驗與因應策略 台灣女性學學會優秀研究生論文獎第二名 2012 林津如
王泓亮吳冠儀蔡沛陳逸 陳韻婷
2011年性別與科技研討會暨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活動報導 婦研縱橫 2012
許惠鈞 給出去的身體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2 楊幸真
成令方蔡昌成
健康照護與政策之性別主流化:從國際經驗學起 科技、醫療與社會 2011 成令方
呂思嫺 是按摩也是管理:探討女性視障按摩師如何維持勞動時的身體疆界 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2011 邱大昕
李夢萍 青少年男同志愛滋病毒感染者初感染時之衝擊及困境 愛之關懷季刊 2011 林津如
林瑋豐 異性戀,該你出櫃了! 台灣立報 2011 楊幸真
許培欣成令方
棉條在台灣為什麼不受歡迎?社會世界觀點的分析 科技、醫療與社會 2010 成令方
鄭琇惠成令方
以行動者網路理論解釋在台灣的低母奶哺餵率 高醫通識教育學報 2010 成令方
蔡苓雅王秀雲
從觸診到「以管窺天」:腹腔鏡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興起,1950s-2000s 科技、醫療與社會 2010 成令方
江語喬成令方
反思自己、看見多元身心障礙的性別平等教材簡介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0 成令方
余欣庭 身心障礙女同志的可見與不可見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10 成令方
張芸菁 台越跨國婚姻仲介過程的性別政治 台灣東南亞學會 2009年優秀碩士論文獎第二名 2009 林津如
陳予修黃志中
台灣護理論述中的婚姻暴力 護理雜誌 2009 成令方
呂思嫺 特殊勞動者的性別政治:以女性視障按摩師為例 愛盲基金會視障研究 2009 邱大昕
陳師迪 從「交大無帥哥」到「化工無美女」--從校園事件談臺灣社會不平等性別規範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2009
薛耀庭 多樣的陽剛氣魄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2009
陳師迪 好「孕」臨門?-未婚少女產子之困境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2009
李夢萍 HIV Positive!青少年男同志愛滋感染者之生命經驗與性實踐 台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研究生論文獎 2009 林津如
余欣庭成令方
醫療看不見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2008 成令方
張芸菁 台越跨國婚姻仲介過程的性別政治 台灣東南亞學會研究生論文獎 2008 林津如
吳堃銘 荷爾蒙戰爭:台灣更年期醫學會更年期的建構與減醫療化 性別與健康工作坊 2008 成令方
柯萍萍 跨國婚姻家庭的親職實踐與學校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碩士論文獎 2007 林津如
黃志中陳予修吳慈恩陳筱萍周煌智
暴力婚姻關係中的避孕行為:一項描述性的先趨研究 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 2006 成令方
黃志中陳予修周煌智 陳筱萍吳慈恩呂麗
檢核表是改善家庭暴力被害人醫療紀錄的有效工具 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 2006 成令方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