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課程分享 性別大數據與視覺化2
✒分享者:郭馨惠/性別所111級
【 用資料與圖表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
大數據是近年各個領域關注的熱門詞彙,尤其在社群媒體當道的今日,數位足跡、演算法甚至比身邊的朋友更了解自己,但數據呈現的一切是否真的客觀精準?抑或隱含了某些價值預設?數據似乎已不純粹是數據,而是成為一個動詞,「性別、大數據與視覺化」這門課為每天都在「被數據」的我們,提供了反思的空間,也教導我們「數據」自己關注的議題。
我具有社會學系的背景,也有媒體業工作經驗,我發現在廣義的文組環境中,許多人都會對「數據」、「統計」等名詞相當排斥或害怕(可能是以前修社會統計留下的創傷),但在貞誼老師的教學中,先透過數週對數據分析的介紹,以及基礎的統計知識複習,讓我們能循序漸進理解這門課欲探討的「數據與權力」、「數據與性別」議題。經過前半學期的講授,其中一週到台灣設計展戶外教學,從展場中我們發現許多與數據有關的設計,也討論不同形式的資料視覺化帶來的體驗,是一次很有趣的課堂實作。
下半學期則直接以上機方式學習資料視覺化程式 #Tableau,同學之間戲稱就像「電腦課」,上課時也能充分討論和相互協作。每週從問題意識到尋找適合的資料,一步一步學習整理亂七八糟的政府開放資料,並透過 Tableau 進一步整理或結合,畫出全台灣社福服務分佈圖、公投與人口特性的相關性、各縣市婦產科執業醫師數與孕產死亡之間的關係......,用簡單明瞭的視覺化圖表反駁某些社會迷思,或是強調我們想討論的議題,都是十分有力的工具。
如何讓資料與圖表擔任一個好的敘事者,從議題設定、資料搜集到視覺化的呈現方式都有其學問,從女性主義的觀點也學習到「#資料內感化」(data visceralization),不只呈現數據,更要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例如我在期末報告中,為分析國軍的性別問題,以圖表的空白來強調國軍對於軍中性暴力問題的漠視——我認為這是一般數據科學不會強調的部分,也是這門課位在高醫性別所最珍貴也特別的地方。
Go to top